臺風“丹娜絲”路徑奇特或二次登陸,將深入內陸影響超6省區
今年第4號臺風“丹娜絲”二次登陸在即!在7月7日凌晨登陸臺灣省嘉義后,白天“丹娜絲”已重回海上并繼續北上,明天早晨起轉向西偏南方向,或于下午到夜間二次登陸浙閩沿海。二次登陸后,“丹娜絲”還將西行并深入江西南部等地。“丹娜絲”為何會出現“Z”字形路徑?二次登陸前后哪里風雨最強?后期深入內陸影響如何?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為您解讀。
臺風“丹娜絲”兩次大轉彎
將走出少見的“Z”字形路線
臺風“丹娜絲”7月5日凌晨在南海東北部生成,隨后路徑出現首次大轉折,轉向東北方向移動。7月6日,其強度迅速增強,從強熱帶風暴連跳兩級變身強臺風。7月7日0時前后登陸臺灣省嘉義縣,登陸時由強臺風級減弱為臺風級。
據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歐陽翼介紹,在穿過臺灣島的過程中,中央山脈的高海拔和復雜地形消耗了臺風能量,并對其中心結構造成了破壞。目前“丹娜絲”重新回到海上,從云圖上看整體結構松散,環流中心附近還有空洞,其強度已進一步減弱為熱帶風暴級,不過其外圍云系范圍較大,攜帶了大量水汽,造雨能力不容小覷。
從路徑來看,未來“丹娜絲”會先北上,明天早晨起轉向西偏南方向,總體走出少見的“Z”字形路線。為何“丹娜絲”會有兩次大拐彎?
“臺風路徑的變化與副熱帶高壓的強度、位置變化有直接關系。”歐陽翼解釋,在熱帶低壓到熱帶風暴階段,“丹娜絲”主要受副熱帶高壓南側的偏西風引導為主,路徑呈現西北行。之后臺風北側的副熱帶高壓北移東退,對臺風的影響逐步減少,臺風的移動主要受到其東南側高壓外圍氣流引導,轉向東北行。
明天副熱帶高壓再度西伸,臺風會受到副熱帶高壓西南側氣流的影響,而且在臺風東側可能還會有低壓擾動發展,可能出現相互吸引的藤原效應,“丹娜絲”甚至會進一步向西南折。
臺風將二次登陸浙閩沿海
局地累計雨量或達400毫米
由于副熱帶高壓西伸增強和東部熱帶低壓擾動的影響還有變數,“丹娜絲”的二次登陸點和登陸時間有一定不確定性。目前來看大概率在8日下午到夜間在浙江臺州至福建寧德一帶沿海登陸。
受“丹娜絲”影響,7日至9日,浙江、福建、江西的風雨也將逐漸加強,浙江大部、福建中北部、江西中部將迎來大到暴雨,局地大暴雨甚至特大暴雨。
歐陽翼特別提醒,由于臺風在近海轉向的時候移動較為緩慢,因此浙江沿海到福建北部沿海一帶雨量更大,浙江東部和南部、福建東北部的累計雨量將達到150至300毫米,局地400毫米,需密切關注臺風最新消息,提前做好防范措施,警惕局地強降雨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。
臺風殘余環流將深入內陸影響波及6省區
云南貴州需防次生災害
盡管臺風“丹娜絲”二次登陸的強度可能不強,但其登陸后帶來的降雨波及范圍較廣、持續時間較長。
二次登陸后,“丹娜絲”會西行并減弱,減弱后的低壓環流或深入內陸,與季風氣流、其東側的低壓環流聯手制造大范圍降雨。9日開始,江南南部、華南以及西南不少地方會陸續出現中到大雨,局地暴雨,影響波及江西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貴州、云南等6省區。
對于江南、華南等地來說,大范圍陰雨有助于緩解高溫。而在西南等地,尤其是云南、貴州部分地區,近期降雨頻繁,未來要關注持續降雨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