碳水愛好者福音!這些美食看得讓人流口水~
隨著春節臨近,年味越來越濃。在安徽天長市銅城鎮龍崗社區,當地有一道“色白如雪、形似餃子、酥脆可口”的特色糕點——雪餃,這幾天,制作雪餃的糕點店就忙碌起來了。
按比例調配白面與豬油,充分攪拌均勻后揉團。酥油切成大小一致的小塊,包在揉好的面團中,然后就要把包了酥油的面團,搟制成月牙形。
待油溫適宜后,將搟好的月牙形雪餃皮放入油鍋中,酥皮迅速膨脹,顏色也變得金黃,這時就可以撈出瀝干油汁,將熟糯米面和白糖粉,均勻鋪灑,最后再綴以青梅紅絲,這樣,甜而不膩、酥脆可口的雪餃就制作完成了。
某糕點店負責人 劉安芹: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,春節有很多人回老家了,旅游的顧客買得也比較多,一天大概要做600個左右。
黃蒸飄香 “蒸”出來的年味
黃蒸是山西長治的一道特色美食,由黍米面、江米面、紅豆、紅棗等制作而成,色澤金黃、黏糯香甜,寓意著新的一年生活事業蒸蒸日上。春節臨近,長治屯留區王莊村的村民們,又開始忙著制作黃蒸了。
制作黃蒸,先將黍米面、江米面等按一定比例調和、揉搓做成表皮,然后把紅棗、紅豆炒制后擠壓成泥制作成餡兒,最后把餡兒包在面團里,團成橢圓形,放入蒸籠中蒸熟。蒸好的黃蒸大小均勻,顏色金黃,咬上一口,軟糯香甜,不僅深受當地村民喜愛,如今也成為一款新春年貨。
屯留區王莊村村民 趙建文:我們的黃蒸主要是在長治地區銷售,也希望通過黃蒸來帶動更多村民增收,讓更多的人喜愛當地的傳統美食。
傳統手工掛面熱銷 加緊制面供應市場
最近,安徽六安舒城縣張母橋鎮的傳統手工掛面進入產銷旺季,掛面制作師傅搶抓晴好天氣制面、曬面,供應年貨市場。
凌晨2點,在六安舒城縣張母橋鎮,掛面制作師傅們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。制作手工掛面,要先將面粉和水按比例混合,進行和面,和好的面團醒發后,師傅們就開始盤條。
隨著天色漸亮,制作好的面條就送到院中上架晾曬。據介紹,陽光的照射十分關鍵,也是當地掛面美味的小秘訣。
舒城縣張母橋鎮黨委委員 劉正根:陽光照射之后,它的口感是不一樣的。像今年的天氣比較好,陽光充足,所以掛面口感非常筋道,味道也非常鮮美。
據了解,張母橋掛面的制作技藝延續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,每到春節,當地人都有做掛面、吃掛面的風俗。
舒城縣張母橋鎮張母橋村村民 呂群:離家出門的時候也要帶一點,親戚來家的時候要吃一點,這個掛面的寓意很好,長長久久。
目前,張母橋鎮制作手工掛面的有近百戶,他們的產品不僅在當地深受歡迎,還成為周邊城市的搶手貨。
某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 尹剛:這批貨是發到上海那邊去,上海一個企業要的,大概是200箱左右。這個時候是旺季,這個月我們接近大概是一萬單左右了。
(央視新聞)